欢迎访问互联网康复学校官方网站!
logo

崇尚科学 播种健康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 

搜索
搜索
/
/
/
四季养生理论与实践

四季养生理论与实践

2021-07-11 01:17

四季养生理论与实践

孙守信

贵生是一切有生命的物体的基本特性,养生是基于这一特性而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和方法,养生的实质就是贵生。

一、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人,与地球上一切以生命性式存在的物体一样,不断地修改自身的功能和特性,使之适应生存环境。因为历史进化论告诉我们,适应环境者生存,如人类和现存的各种动物;不能适应环境者将逐渐消亡,例如史前的恐龙、剑齿虎。

生命之所以被认为是生命,有两个基本的特点:1、具有繁殖后代的功能;2、逃脱不了衰老和死亡。这既是自然法则,又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养生学研究的目的不是企图使人永生,而是尽量延长生存时限和以健康状态度过整个生命期,简而言之就是延寿和祛病两大目的。中国古代人类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根据有关方面记载的资料来看,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经过人类历史长河的冲刷涤荡,能顽强的留存下来,证实了这种研究学科的生命力,延续到现在,即成为我们所讲的养生学。

中国古代养生学发展的很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发展了多种分支养生体系,它们是:采芝、服食、吐纳、导引、房中等,可见当时研究养生学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走在世界人类的最前列。经历了3000年后,各原有分支体系都 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如采芝,是指人们运用不常食用的植物、动物、矿物为原料,调整人体当中的不适,是现代中医药物学的祖始;服食,是指人类运用经常食用的植物、动物为原料来调整人体的健康状态,即现代的营养学;吐纳及导引即我们现代讲的气功科学;房中术即现代的性保健学。

养生学体现了人类“贵生”意识和把握规律之后顺应规律的科学态度,即承认死亡并不惧怕死亡,正视疾病在于战胜疾病的顽强精神,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和继承,成为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数千年以来,由于历史条件、科技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最初的积累并不完美,走过的道路也极不平坦。各学科都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正和充实,而每一次重要的修正都灌注着无数先贤的心血,更多的是无数人为之贡献了宝贵的生命。

养生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古人在研究过程中,紧紧围绕人体这个目标,始终以人体为试验器具,其经验和教训都是最直接的,已无须再靠仪器去证明,如果只相信仪器而不相信人的亲自体验,那就成了古代笑话中“宁信度,不信足”郑人了。

延寿,是减缓人体生命物质衰化过程,祛病,是消除人体中不利生存的变异现象。人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在生命活动中消耗,再摄取,再消耗……实质上是通过能量物质在人体内外的不停运动的转换,来维系人的生命状态。中断这种能量运动,即使有一个躯壳,也只是一具僵尸。所以说,生命的实质意义是能量的运动形式,如果能维持能量物质的运动而且长久,即可称为长寿或延寿。

人为什么会生病?生病的最基本条件只有两个:一是能量吸收不足或消耗过快过大,造成人体内能量场相对薄弱,不能有效地抵御外界风、寒、湿、热等能量场能变化造成的侵害,如“伤风、伤寒、中风、伤湿、风湿”等,形成外侵性病;二是体内积聚过偏且又排泄不畅,体内垃圾不能及时排出,污染局部脏器,久而久之,形成病灶,属内积性的病。

根据以上原理,祛病的法则就是依据生病的原因,该补充的补充,该疏泄的疏泄,中医理论中时“补则补其母,泄则泄其子”,只有补疏得当,人就是一种健康状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经济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因能量吸收不足而造成外侵性疾病除中风之外,其它病的比例越来越少,但因过量地摄取,不科学地营养方式和习惯造成内积性疾病的比例却越来越高。外侵性疾病因病自外入,所以发觉较早,治起来也容易;内积性的因起自于内,潜移默化,不易发觉,及至知道,已成病灶,治起来相对难度较大。当今人类死亡率较高的几种疾病无一不属内积性疾病,所以在研究养生学时,疏导保健更显重要。

二、季节与不同能量的关系

地球上一切生命物体都因能量运动而呈生命状态,地球作为一个巨大而复杂的能量场为一切生命提供不同种类、不同作用的能量,所以古人讲“天人合一”就是指人本身即在天地之间能量作用的控制之中,想人为分离出去也是不可能的。有的气功讲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训练之后才能达到天人合一,这在理论上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即使有外星人的话,他们也不可能跳出宇宙能量场的作用之外,更何况身处于地球大气层之内的地球人类。古人讲的天人合一就是让人们自觉地遵从宇宙能量场变化的规律,顺应规律以达到长寿和健康。

一粒种子,落到地里,在发芽的同时也生出了根,枝叶伸向天空,根须扎向地下,不断地吸收着天地间的能量物质,在躯干生长的同时在体内积聚能量,经过一年或一季的吸收,将较高密度的能量积聚在种子或果实之后开始休眠或老株死亡。人或其他动物在食取植物躯体、种子或果实后,经过体内研磨、分解和消化,留下能量物质,排出非能量物质,供生存积聚或消耗。经过一次积聚,能量的密度相结增高,例如,我们都知道,吃粮食就比光吃蔬菜充饥,吃动物食品就比植物食品更充饥,就因为能量密度不同。当代科技尚不能对所有种类的能量进行检测显示,所以营养学上仅以食物内所含热量为测定标准,从食物热量表上我们也能看出这一关系。但我们决不可把人体生命所需的能量仅仅看成热能一种,尽管现代仪器至今不能确定其他能量种类,但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从理论上解决各种能量的问题。

中国古代哲学理论,把宇宙各种能量物质元素粗略地概化为水、木、火、土、金、及与阴阳关系变化衍生而成的五类十种,即水:阴水、阳水;木:阴木、阳木;火;阴火、阳火;土:阴土、阳土;金:阴金、阳金。俗称“阴阳五行说”。五行之间又有相克、相生、相依和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关系。

古人认为:这五类十种能量物质元素不但充满天地之间,随着天地间阴阳流转发生着强弱变化,而且作用和影响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命物体,对人而言,它们直接作用和影响人体内的相关器官。所以就形成了“春发,夏长,秋收,冬藏”这样一种生命活动规律,能遵循这种规律的即可长寿。我们可以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中国北方的大部分植物,春天发芽、生叶、开花,夏季长枝、开始坐果,秋季完成结实,冬季到,落去树叶,把蒸发和消耗降低到最小程度,进行休眠;一些动物,如龟、蛇、蛙等,到了冬季进行冬眠,所以这些动植物的寿命都比人类的寿命长,就在于遵循能量场变化的规律。

根据中国古代中医理论和养生理论所论,人体内不同脏器分别对不同类型的能量具有涵纳和蕴藏的功能,也就是讲人体相应具备着与天地间能量物质结构相近的能量结构场,外部能量场的强弱变化直接影响和制约人体脏器活动并进而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我们可以概括地观察:春季多发肝、胆之病,患病者以青少年居多;夏季多发循环系统疾病,患病者以青、中年居多;三伏多发肠道、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以中、成年居多;秋季多发呼吸系统疾病,患病者以成、壮年居多;冬季多发肾、膀胱系统疾病,患病者以老年人居多。这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也证实了古代中医和养生理论的正确性。

三、不同能量元素的一般运行规律及有关特性

  人体的脏器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特性,它们的功能与宇宙间不同性质能量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在中国古代医学和养生学理论中,把人体中不同脏器所对应的不同能量作为养生的理论依据去进行吐纳、服食、导引、房中等行为的基本指导理论,这样就必须掌握不同能量元素的运行规律及有关特性。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365又1/4天,因为赤道与地球运行轨道之间有一交叉角度,所以作为地处北半球的中国就有一个明显的四季之分;地球自身旋转一周为24小时,所以就有了夜、晨、午、暮之分,所谓“两仪”的阴阳在一年当中有着明显的交替变化,在一天当中仍然有着明显地交替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周而复始,我们很容易地抓住其中的规律:一年中阴阳各半,子月到巳月阳长阴消,午月至亥月阴长阳消;一日中子时至巳时阳长阴消,午时至亥时阴长阳消。阴阳各有强弱。“五行”作为不同能量元素作用于万物的过程中不但也有一个强弱转化的规律,还因为其特性之间的生克关系体现不同种类能量元素对不同脏器所产生的“王、相、休、囚、死”的影响效果。要研究人体养生,就必须对不同能量元素的关系作基本的了解,其基本关系如下表:(表略)

四、掌握辨证的关系,灵活运用规律

  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般、普遍的情况,但是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空点和生活经历、外部环境关系都不一样,因此自身所具的脏器强弱部位也不尽相同。科学养生的最基本方法是根据自身的特性,合理地吸收与分配能量元素的量,维持体内的能量运动形式的基本平衡,因为只有平衡,才是维系长久的根本法则,任何一种能量的过多或过少都是一种不平衡,都会产生我们习惯上称作的“疾病”,初发时即应抓紧调整,不要等到问题成了堆再临床求医。对于能量元素的调整原则是:

1、在“王”位时宜泄不宜补,在“死”位时宜补不宜泄。

2、在“相”位时,相应的量为最佳,在“囚”位时不补也不会出大问题。

3、在“休”位时应时有小补,但不可多补,更不可多泄。

4、实症宜泄不宜补,虚症宜补不宜泄。

郑重告示:郭林气功网版权所有,转载本站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 (如涉及有关事宜请与本站联系)电话:18669811251  邮箱:guolinqigong@163.com
QQ群"癌症康复学校总群":80112568   QQ群"郭林气功癌症康复学校":39188758   QQ群"癌症康复学校海外群":363120276
COPYRIGHT © 2011郭林气功 
鲁ICP备05007942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青岛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805号

logo